魔文集>青春都市>明末:从浑河血战开始 > 第一百三十六章 新的编制(下)
    严亦飞同样打算在石城军中效仿采用这种这种浅纵深的部署,这种部署的目的自然是最大程度的发挥火铳的火力优势。

    由于采用了定装纸筒弹药,再经过严格的训练,现在很多石城岛火铳兵能够将自己的射速达到每分钟3发。这样的射速,也使得这样单薄阵型的火力持续性得到了保障。

    为提高自己火器部队的射击威力,严亦飞也效仿了古斯塔夫在鸟铳兵中采用了轮射和并排齐射两种技术。

    具体做法是,当所有的士兵装填完毕后,整个方阵的火铳兵将有行军时的6行纵深阵形减少为3行,由每两排横队后面的士兵填补在前面士兵的间隙处。

    由于此时石城军还处在火绳枪时代,所以石城军的火枪手们的手中都要拿着1根点着的火绳,在装填火药时,要避免另1名士兵手中的火绳靠近自己。因此士兵在保持战斗队形时必须保持1肘以上的间隙。

    当战场情况需要保持持续火力的时候,石城军的方阵指挥官们就会指挥阵型变得松散1些,后面两排不参与第1轮齐射。

    第1排火枪手开完枪后退到最后1排位置进行装填,后面两排向前进,由第2排进行射击,这样循环往复,可以形成对敌军的持续火力打击。这也是十7、十8世纪欧洲步兵战术的范本。

    同时,严亦飞也效仿古斯塔夫引入了“齐射”的概念。

    按照古斯塔夫的战术思想,全体火枪兵的1次齐射就可以为长矛兵实施冲锋作好充分的准备。这样的1次齐射,不仅可以给敌人更大的杀伤,而且还可以极大地挫伤敌人的勇气。

    这种齐射的具体做法是:第1排火铳兵跪着射击,第2排火铳兵兵弯下腰射击,第3排则站着射击,这样以来,所有火枪兵就能在有必要的时候进行1轮火力齐射。这种被称作是古斯塔夫的雷霆的齐射方式,能最大程度发挥单次火力投射强度,在古斯塔夫短暂而辉煌征战时中未尝败绩。

    而对于火炮的规划,严亦飞也摒弃了传统大明军队种类繁杂的情况,严亦飞聘请公沙的西劳和弗朗索瓦,就是为了对他未来的炮兵们进行了正规化改造。

    严亦飞打算舍弃笨重的4十8磅炮和2十4磅炮,只保留了重量3千多斤十8磅炮,用于攻城和远距离轰炸。

    而对于轻型火炮,经与弗朗索瓦商议,严亦飞则选择了3磅炮,口径不过两寸,长3尺6寸,炮身重3百多斤,就算连上含炮架全重也不过刚刚超过5百斤。

    这样轻型的火炮在作战时,4个人或者1匹马就可以轻松移动。严亦飞打算将这种火炮直接下放到最基础的方阵中,作为前线火力支援。

    不过按照大明惯例,这种方阵仍旧称之为千总队,由1名守备或是千总职衔的石城军军官指挥。

    严亦飞也效仿定装纸筒弹药,引导翟树林等人开发了封装式炮弹,根据公沙的西劳的估计,这种封装式炮弹,搭配新式的3磅炮,可以带来非常高频率的开火。

    严亦飞记得在古斯塔夫的战史中曾记载,在火枪兵齐射3次的时间里,瑞典的3磅炮炮可以开火4次。这样的高射速和机动灵活的火炮,也能将石城军的火炮由纯粹的防守工具转变为进攻工具。

    石城军打算建立的方阵,甚至比古斯塔夫的方阵编制更小,这样调动更加灵活,不过由于这种方阵纵深较浅,稳固程度不

    如厚重的西班牙和瑞士方阵,严亦飞解决的办法是作战时布置前后两个方阵。通过加强过后的炮兵火力,再配以1定的的骑兵,严亦飞相信这样的布置是可以抵挡住数量相当甚至更多的后金骑兵冲击的。

    严亦飞现在几乎每日都在用实弹喂养他的火铳手们,现在训练精良的石城岛火铳手老兵们能够在前进中轮换装弹射击,掩护长枪兵们进攻,这使得严亦飞的长枪兵也不再是单纯的防御力量。

    最后,严亦飞大胆的将大部分刀盾兵编制取消了,只保留了他自己和每个方阵中少量的主官护卫。其余刀盾兵要么改用长枪,要么改用火铳。